联系我们邮件系统中文English
首页新闻中心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
港口、物流、产业“联姻”转型发展

红河奔腾物流集团 发布时间:2013/12/12

港口常被人们当作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节点,是工业活动的基地,还是城市发展的增长点。港口以其大进大出的集疏运能力及组织作用,在综合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,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上起着核心战略作用。立足港口集群,依托“黄金水道”,以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,重庆市正加快按照“港口、物流、产业”相结合的原则,依托港区完善物流园区及临港产业布局,以港兴园、以港兴城,促进港口发展转型升级,发展和完善公、铁、水多式联运,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“无缝衔接”,将港口优势、水运优势转化为综合交通优势、区域经济发展胜势,服务“长江经济带”发展,展现出诱人的发展前景。

  产业聚集,造就水运发展的“重庆速度”

  “商贾云集,百物萃聚……或贩自剑南、川西、藏卫之地,或运自滇、黔、秦、楚、吴、越、闽、豫、两粤间,水牵运转,万里贸易迁。”

  港口整体实力的做大做强,促进了产业要素的快速聚集,造就了重庆市水运发展的“重庆速度”。2012年全市共完成水路货运量1.28亿吨,同比增长 8.8%;货运周转量1700亿吨公里,同比增长9.1%,占全国内河的25%;港口货物吞吐量1.25亿吨,同比增长7.7%;其中外贸吞吐量406万吨,同比增长16%;集装箱吞吐量79.55万标箱,同比增长13.2%。全市95%以上的外贸物资通过水运完成,周边省市货物中转量占总吞吐量的 40%,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雏形已初步显现。

  “航运中心决定物流中心,物流中心决定经济中心。”正如国务院副总理、前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所说,近年来,全市坚持按照“港口、物流和产业”三结合的原则,加快实施主城团结村、寸滩港等7个物流枢纽,以及万州龙宝等4个货运枢纽建设,实现港口、物流园区和临港产业相互融合、有效衔接,充分激活港口乘数效应、结构优化效应、产业集聚效应和腹地经济引擎效应,立志把重庆港打造成综合物流枢纽、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集聚集群融合的基地。

  其中,港口“前港后园”发展模式引人注目。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与上海华宏控股集团进行战略合作,组建“九港钢市”的综合物流发展模式,通过这一模式,商贸类物流企业的仓储、加工、委托采购、金融服务等融为一体,即货物聚集形成的“前港后园”模式。据介绍,实行这一新模式后,重庆到上海的航运收费,将由0.03元/吨/公里下降到0.01元/吨/公里,重庆到上海航线距离为 2400公里,这样算来,一吨货物的成本下降了48元,水运优势凸显。

  此外,重庆港务物流集团还与中远物流、重庆能投集团等相关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丰富综合物流要素资源,推进大客户战略,聚集起如重钢集团、达钢集团、威钢集团、德钢集团、开磷集团、普光集团、蓬威石化等一大批稳定的客户群,拥有了稳定的基础货源支撑。

  “此举有效探索出了一条港口为商贸企业提供低成本物流通道,商贸类物流企业为港口带来货物聚集效应的"前港后园"物流发展新模式。”重庆港务物流集团还提出,“十二五”期间,将以西部现代综合物流航母企业为目标,今后将向全程物流和综合物流经营模式转变,全面建成集装箱枢纽中心、大宗散货集疏中心、大宗生产资料交易和结算中心,加快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。依托港口建设布局物流园区、保税区、高新技术产业区、经济开发区等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也日益明显。目前,全市60%以上经济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沿江布局;依托长江黄金水道,水路沿线集聚了95%以上的汽车、摩托车、化工、冶金、机械制造及电力等重点企业,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临江产业带,成为重庆市对外开放和周边省市对外发展的物资运输主要通道,各港口区域已经成为吸引和集聚现代工业、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新的经济增长极,水运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。

  综合运输,跳好联运协调“团体舞”

  做好“水文章”的同时,重庆市一直注重“水、陆、空”交通联合发展,依托长江“黄金水道”加大港口、公路、铁路站场和机场的联合建设力度,完善港区集疏运体系,实现多重交通路网的有效衔接贯通,构建起分工科学、布局合理、低碳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立志打造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。

  目前,重庆市已形成“一枢纽六干线”铁路、“二环八射”高速公路、“一干两支”航道、“一大两小”机场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,“4小时重庆、8小时周边”交通蓝图提前十年实现。“内畅外联”的交通基础网络,不仅实现了全市辐射、聚拢周边能力“量”的增长,更重要的是加速了运输组织迈向多式联运、一体化运输方向发展的“聚变”效应,从而使重庆真正成为具备引导长江上游地区交通转型、产业升级、城市聚集、经济腾飞的“带头大哥”。

  11月8日,自成都发来的集装箱列车缓缓驶入万州港红溪沟作业区,在这里走水路发往长江下游各港口。随着蓉万铁水联运集装箱快班列的开通,成都、川西、川北地区的集装箱货物可通过达万、达成铁路直接运送到万州港。通过铁水联运,单程运行时间缩短至四天左右。

  铁水联运,看似平常,却能够充分发挥铁路、水运比较优势,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,降低货运成本,蕴含着“协作、协调、协同”等现代化交通运输组织理念。

  在加强水陆联运贯通,不断强化对周边省市乃至全国的引领、辐射、集散等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,重庆市也在通过建立新的国际运输走廊,抢占对外开放高地,从而引领西部地区融入全球发展格局。2009年9月,重庆出台《关于认真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》,标志着“一江两翼三洋”为布局内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正式启动。借助长江水道通达太平洋;“西北翼”通过铁路,出新疆、穿中亚、至欧洲,直抵大西洋;“西南翼”是指经渝黔铁路,由云南出境,至东南亚通达印度洋。

  经过多方努力,“西北翼”的“渝新欧”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已于2011年正式运行。截至2012年底,“渝新欧”已成功开行58趟(2011年17趟,2012年41趟),货物运输总量5000标箱,货值超过10亿美元。今年2月28日,首趟“渝新欧”回程班列从德国杜伊斯堡发出,于3月18日抵达团结村。随着“渝新欧”回程班列的持续常态开行,我市可望成为欧洲对华贸易的分拨中心。

  接下来,我市将进一步完善“一中心,三枢纽”综合运输体系(长江上游航运中心,国家公路运输枢纽、西部最大铁路枢纽、门户性复合型航空枢纽),重点建设完善渝汉沪出海通道、渝湘闽通道、渝深贵穗出海通道、渝昆东盟通道、成渝通道、渝陕包通道、渝京远东通道、渝兰-西亚-欧洲通道八大对外综合运输通道,形成“功能完善、布局合理、衔接顺畅、服务高效、安全绿色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把我市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、西部地区国际交往和物流门户、全国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先行示范区,为我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建设长江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。